福建推动茶产业品牌高质量发展之路
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
下载APP 下载APP
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

福建推动茶产业品牌高质量发展之路

有一片叶子,生长在岩缝之中,秀甲东南。不仅滋养着一方水土,也正撬动一个绿色朝阳产业,书写了“一座武夷山,半部茶业史”的传奇。习近平总书记曾来到这里,强调要统筹做好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这篇大文章。

作为茶叶大省,福建茶叶全产业链总产值超千亿元,创造了毛茶产量、单产、毛茶产值、茶产业年综合产值多项全国第一。“三茶”统筹发展,为产茶大省指明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。近年来,福建各地统筹做好茶文化、茶产业、茶科技这篇大文章,破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矛盾,茶文化品牌效益不断增强,茶文旅深度融合,茶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。

下面,是福建本地茶产业品牌发展的三个故事——

台商谢东庆的茶业品牌故事

1996年,谢东庆跨越台湾海峡,怀揣着到大陆创业的梦想,踏上漳平永福这片热土,开始在后盂村的一座荒山上筑路开山,垦荒造地,在荒山野岭开垦出一垄垄新茶园。1997年1月20日,种下了第一棵高山茶树。经过辛勤努力,第一年就种植优质高山茶面积近六百亩,台品茶园初步形成规模。

1997年7月25日,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漳平永福调研,特地到台品茶园关心公司发展与在此地生活的台农,他勉励大家:“要利用当地良好的自然和生态条件,把茶产业做好。”为了这份嘱托,谢东庆甩开膀子,一年接着一年干,大胆引种台湾高山茶,于2000年注册福建漳平台品茶业有限公司。他还专门把做好的高山茶拿回台湾评审,茶叶品质完全可以媲美台湾当地的茶。于是,谢东庆的信心更足了,并在此规划投资开辟了千亩茶场,制定台品茶园发展策略,在原有种站规模的基础上,租赁承包土地,扩大种植规模,发挥产业效应。经过努力,台品茶园由最初的600亩扩大到1800亩,年产茶16余万斤;拥有永福后盂、邓家坊和华安绵治茶叶基地3个和绿化树基地1个,绿化树600亩;销售业务拓展至欧洲各大城市及精品店,在台湾、厦门各设有业务部1个。公司选送的高山乌龙茶,自2006年荣获第四届“闽茶杯”名优茶一等奖以来,屡获各级评比的佳奖不胜枚举,台品高山茶荣获省名牌产品,“台品”为省著名商标,“台品高山茶”入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合格名单。此后,在谢东庆的带动下,台农穿越海峡纷至沓来,在永福开山种茶,将5万多亩荒山变为美丽农庄。永福成为台商投资热土、创业福地,被台商亲切地誉为“大陆阿里山”。

在发展好永福高山茶产业的同时,谢东庆结合当地自然生态特点致力于产业融合发展。为拓展产业链,打造独具特色的高山生态休闲旅游品牌,台品借鉴台湾阿里山茶园的发展模式,探索“茶园+樱花”模式的休闲农业,2003年开始,从台湾陆续引进富士樱、吉野樱、山樱、台湾樱等到茶园道路两旁套种,发展至今,由8个品种、上万株樱花组成的台品樱花茶园成为漳平乃至福建的一大旅游名片。每当春节樱花盛开的时候,每天都有上万名游客慕名而来,带动了当地的产业,尤其是观光产业活络起来。漫山樱花不仅优化了茶园生态环境,还形成“以茶促游、以旅促茶”的双赢局面,带动了地方经济和乡村振兴。在这片樱花林的带动下,当地12000户农户从事花卉、蔬菜生产销售,还有3300户农户从事旅行社、住宿、餐饮等旅游服务。自2012年举办首届樱花节以来,到台品樱花茶园赏樱的游客逐年递增,累计吸引接待游客700多万人次,其中今年春节共接待游客83.2万人次,拉动了当地茶叶、花卉、民宿等三产发展,有效带动了乡村振兴。

如今,以台品樱花茶园为核心的“大陆阿里山”景区被评为“3A”级景区,创造了规模全国最大、时令全国最佳、景观全国最靓“三最”,被誉为“全国十大赏樱基地”“中国最美樱花地”。谢东庆本人也于2007年12月荣获“海峡两岸(福建)农业交流合作贡献奖”,获选2022年度十大“三农人物”。

区域公共品牌代表:大田江山美人茶

大田江山美人茶基地位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屏山乡,闽中屋脊之称,茶园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,至2022年底,大田江山美人茶景区共接待全国各地游客及茶人爱好者近200万人次,带动周边农户基地10000余亩,带动本区域及周边美人茶种植农户300多户,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企业100多家,辐射全县大田美人茶面积超过70000多亩。

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引进台商,先后在三明沙县、大田投厂投产,共同开发大田江山美人茶,30多年的两岸协作,至今引进台湾茶叶改良场专业制茶师30多人进行培训,引进先进的台湾制茶设备90多台,并成立了省级闽台文化交流中心,如今的大田美人茶已经成为了大田的区域公共品牌,美人茶也成为了两岸协作的智慧结晶。

多年的产业发展,现如今生态的大田美人茶已成全县富民的支柱产业,带动全县茶叶种植面积已达10万亩,涉茶人员10万人,共有茶叶加工厂1310个,年加工毛茶1.48万吨,全产业链产值38亿元,是福建省重点产茶县之一,被评为全国唯一的“中国高山茶之乡”。其中,全县共有适制大田美人茶面积7万亩,2021年产量4000吨,占全国美人茶产量的70%以上,已成为国内面积最大的美人茶生产基地,被评为全国唯一的“中国美人茶之乡”。大田美人茶被列入三明市茶叶重点发展品牌,进入第二批福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认定名单。带动周边农民共同走向了富裕之路。

南平实践:统筹“三茶”发展先行区

近年来,南平市充分发挥世界红茶、白茶、乌龙茶发源地和万里茶道起点优势,着力构建文化赋魂、科技赋能和产业融合的茶产业发展大格局。2022年,全市茶园面积68万亩、毛茶总产量9万吨、毛茶总产值49.48亿元、规上茶叶加工产值108.2亿元,全产业链产值达到410.5亿元、较2020年增长了25.6%,占全省1/4。全市约85%的乡镇、50%的行政村、45%的农户近35万人从事茶叶生产经营活动,茶叶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“金叶子”。下一步,南平市将致力打造全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统筹发展先行区,力争到2025年,培育规上茶企110家以上,茶叶全产业链产值突破500亿元。

第一,坚持文化赋魂,着力打造茶文化交流示范区。一是加大茶文化遗存技艺保护传承。系统做好100个茶文化文保单位、48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。积极推动“万里茶道”申遗,武夷岩茶(大红袍)制作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,打造茶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。二是加快茶文化创新性发展。挖掘提炼闽北茶文化资源,组织创作《南平茶志》《闽山闽水三茶兴?一枝一叶总关情,中国?武夷山好茶等您来》等一批以茶为主题的文艺作品,开发文化创意产品。加快推进茶传习所、传承基地、中国武夷茶博物馆等一批茶文化传播载体建设,进一步激发茶文化生命力。三是加速茶文旅深度融合。依托武夷山双世遗和国家公园“金字招牌”,创优文旅场景,提升100家茶主题酒店民宿,推出“世界茶乡体验之旅”等10条精品线路;创新休闲业态,打造6座特色茶庄园、30个大众茶馆、120个共享茶空间。今后,将持续推进茶与大健康、大旅游、大教育等深度融合,实现串点、连线、成面,形成“片片有景、处处有茶”的发展格局。

第二,坚持科技赋能,着力打造茶科技创新先行区。一是大力推动绿色生态茶园建设。在全国率先提出绿色生态茶园建设标准,现已推广建成绿色生态茶园48.42万亩,燕子窠绿色生态茶园基地列入国家“三茶”统筹综合标准化示范区项目。深入推进绿色生态茶园建设三年行动和茶树品种结构优化,计划到2025年实现全域绿色生态茶园,推动茶品质提质增效。二是深入推动茶叶科学研究。依托创建武夷山国家数字农业(茶叶)创新应用基地等项目,开发出全国首个数字化乌龙茶智能做青系统“茶小智”,建成茶叶智能化生产线50条。持续加强与中茶所、清华大学、江南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合作,开展智能化采茶、无人机运茶、茶精深加工等研究,加快推进茶产业数字化转型。三是全面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。围绕茶全产业链发展,建立3个院士工作站、选派117个团队和225名“三茶”科技特派员,实施一批科研项目、新制定茶产业标准17项,服务二三产业的科特派占比达到39%,科技对茶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60%以上,实现产业协调发展和效益提升。

第三,坚持产业融合,着力打造茶产业发展集聚区。一是推动茶产业建圈强链。统筹用好武夷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、现代农业产业园、农业产业强镇、市本级财政预算等专项资金3.67亿元,策划实施76个总投资超119亿元的“三茶”延链补链项目;引导企业创新利益联结机制、做大做强,培育市级及以上茶叶类龙头企业68家、产业化联合体11家;打造5个“全国茶业百强县域”及36个茶业强镇强村,形成茶产业“圈状”发展新格局。二是优化茶产业营销环境。聚焦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,线上成功打造以抖音、快手、三简茶界等为主的特色茶叶电商直播基地,孵化涉茶电商超2万家、年茶叶网络零售额超100亿元;线下建成中国白茶城、中国福茶仓、武夷茶世界等茶业综合体,成功举办“万斤好茶等您来”等营销活动、累计助农售茶超10万斤。鼓励企业借助“福茶驿站”积极开拓海外市场,龙坛茶业2022年出口绿茶576万公斤,连续多年蝉联全省茶叶出口量总冠军。三是培植茶产业品牌集群。借助武夷岩茶、茶百戏等多次助力国家重大外交活动的市场效应,建立健全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宣传推介、保护和利用机制,持续推进茶叶品牌国际交流与合作,加快培植国家级茶产业品牌集群,为茶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能添效。目前,南平市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6个、6个品牌荣登2022中国区域品牌(地理标志)价值百强榜、数量居全省首位。

(中国发展改革报社 记者 郭丁源 综合整理)

来源:中国发展改革报社,信息贵在分享,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


Baidu
map